•   总理在教师节群众大会发表了他对新加坡教育的看法,我就其中提及的父母的期望、教师教学法和开办私立学校的可能性提出一些看法。

      为父母者都有自己的童年和学习经验、体会。望子成龙并非与生俱来的本能,而是一种社会行为,一种对社会价值观的对应行为,我们的社会自独立以来,一直崇尚优秀学业成绩,它几乎成了评定一个人的能力和学力的唯一标准。从遴选政界人士至公务人员,无不鼓吹尔等的彪然成绩。

      这种社会价值观的塑造,离不开政府的倡导和媒体的宣扬。现今的父母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,自然也接受了优秀的孩子是分数考得高的孩子,是考试拿很多个A的孩子。

      即使自己回想童年,看看自己的目前的生活状况和成就,并不完全信服成绩挂帅优秀论,但在和左邻右舍、同事亲戚做个比较,相互交换了一些“成绩逊色,就会如此如此”的“真实”写照后,还是不要冒险地违反“成绩挂帅”的社会价值观。

      有一个、两个孩子的父母更是“输不起”,也深怕自己一时“反叛”社会价值,而“害”了孩子。其结果便是我们今天普遍见到追求分数,80分不够好,要90多分、100分,才不会被我们的教育体制淘汰。

      父母的这种“危机感”,一直主导着他们给孩子做各种学习安排,连周末、假期也在补习、上课、学东西。没有父母愿意给自己、给孩子添压力的。但是社会价值观是这样,他们便不敢放松,怕孩子真会被淘汰掉。

       呼吁父母不要给孩子施压力,并不能改变父母的“危机感”。要解除此种“危机感”,政府是要领头实施一些改变,要强调表扬成绩之外的其他能力,以求取得平衡,纠正严重的“成绩优秀论”偏差,甚至修改考试的要求、评量的方法,以及减少考试、分数、排名、分流等所带来的压力。媒体也要协助正面引导舆论,另铸社会价值观,唯有各方的协调配合,才能协助父母改变给孩子增添压力的社会行为。

      对老师们教学法的改进、提高,教育部是不遗余力地在进行。每年投注在老师进修课的费用是很可观的。近年来提倡的创意教学、专题作业等,都是为了给孩子拓展更大的思考空间,让孩子从过程中去学习(Process Learnng)。

      然而,其体现在孩子身上的效益,却是有限的。关键问题在于每班人数太大,平均是40名学生。既然政府确认人力资源是我们最珍贵的资源,我们不能一味以成本高,而继续推行大班制教学。

      既然确认过程学习能诱发孩子自动自发地学习,能使他们想学,而不是要老师教的话,那必须接受过程学习是需要时间的。需要观察辅导的班级大,根本不能有效的推行专题作业学习和过程学习,更何况教育工作者所肩负的教学以外的重任,是培养人格。

       今天这项工作远比过去艰巨。现代家庭结构的改变,父母做工、和祖父母脱节,外在五花八门事物对孩子的影响,使得老师在培养孩子人格发展上要加倍辛劳。改 变孩子的行为偏差所需的时间和精力,远较教导孩子一个知识所需的来得长、来得多,有时不能以秒时计算,而是长年累月的。

      带一个大班的结果,勉强顾得了学科学习(尚不尽完善),实无法顾全40个孩子的人格发展教育。因此,每班学生人数的多少是个必须受正视的问题。

      养兵千日,所需的费用当然是惊人的,但没有听说成本过高。教育即是包括了知识、能力、人格等方面的人力资源的培养,为何在提出班级人数缩减时,要面对成本的打压?   当然,班级人数少,班次、设备和教师都得增加,国家的资源是足以应付这种必要的需求的。倘若必须缩减开支,我们大可征求民意,是将钱用在铺建有盖走道,只供下大雨、出烈日时方便使用,还是用来多添设备,增加老师,减少每班人数,以求达到更好的教育功能?

      至于开办私立学校,并不是纠正我们教育问题的途径。对许多关心教育、不满现有教育体制的人士来说,允许开办私立学校,将给他们的孩子一个体制外的选择,一个更大弹性,能按孩子学习状况、学习兴趣,甚至是小班制学习的崭新空间,这是很理想的。

      但是可预见的后果是,教育经费在没有任何国家津贴下,假使又不附属于社团、教会等组织的话,以纯粹个体经营,其学费必定要较现有自主学校来得高。

       拿学龄前的教育为例,那些聘用大学毕业、有完善设备的幼稚园、托儿所,每月最高收费可达1200元至1500元(全日制)。我们可推想由个体办的私立小 学、中学的学费,必定要超过一般收入家庭所能负担的。结果,私立学校便会变成名符其实的十分贵族学校了。这可能不是构想办私立学校的原意,但实施的结果将会是如此的。在此,希望政府和民间团体能就此问题做更深入的探讨和对话。

      然而,归根究底,还是应回到原点,那就是现有教育体制本身,是否应再彻底地,深入地检讨。如果真需要一场翻天覆地的改革,那就请全民共同面对吧!

    教育大改革在1979年已进行了一轮,其对国家发展和国民素质,及社会发展的整体影响,有待学者去做研究和总结、评定。我相信我们都不抗拒改革的,问题是它是不是改得更好!

    返回 →
© 2019 新意元幼源版权所有. Terms &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Return And Refund Policy